听到不熟悉的信息,先入为主的拒绝很可怕

听到不熟悉的信息,先入为主的拒绝很可怕

今天微博转了一条支付宝取消互联网存款理财入口的消息。

媳妇看到了,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支付宝关闭了一个存款理财的入口。

媳妇说,那是不是我如果存了钱,支付宝要先还给我再关闭,要不然钱从哪里取回来?

我说,你如果之前用过的话没事,用过的这个功能的用户不关闭,以前操作过的不影响,没什么关系。

这个事我也在回家路上思考过。

现在互联网理财这么方便,而且如果一个人还是分散理财的话。可能各个理财产品都会配置一点,如果自己没有记录都放在哪个产品多少钱,全凭平台信用来保障的话,指不定哪个平台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弄丢了你的理财记录,很有可能你根本记不起自己买过哪些理财产品。

如果电子资产记录弄丢了,你可能就不知道这笔钱存在过了。就像很多人买过比特币,但都当不存在一样把钱包弄丢了。

如果平台不是因为 bug 导致的记录丢失,而是人为的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就是想黑这些忘记了的用户的钱。就像很多割韭菜的电子货币平台一样,自己操控汇率,然后跑路消失。

还有更高端的通过数据杀熟方式,有可能通过灰度测试的方式,逐批的采用类似支付宝互联网存款业务这种标记消失的方式,测试哪些用户忘记了这些资产,然后把钱吞了。

先一批一批的把入口消失,记得自己存过钱的用户就找回入口,不记得的用户的资产就永久消失。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自己的钱还能忘记吗?其实只要时间够长,人数够多,肯定会有大量的人忘记自己的理财记录。就像我们办过很多卡,留过很多押金,经常就会出现卡的押金和充值忘记的情况。

就说比特币钱包弄丢的那些人,不知道夜里能后悔多少次。

媳妇接着跟我说她买基金的经验,说是最近买的基金涨的都比较好。之前买的一直不涨还跌的基金已经被卖掉了。

我说是可以尝试一下定投这些成长型的基金,这样可以持续投入一部分基金资产,来分散投资风险。

媳妇说卖掉的就是那些定投的基金,定投效果不明显,不如一把选对,买完手里的钱,赚的快。

媳妇接着说,我跟你说说选基金的方式。你就是选那种比较新的,单价净值低的,你看看他的最近半年或者一年的估值走向,看看那些还基本处在底部的基金,然后趁着净值还没涨起来的时候买,要不然涨起来了再买容易跌的厉害。

其实媳妇说的这个思路挺对,在基金净值低的时候买才能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如果净值已经很高了再买也容易,随便跌几个百分点,跌起来心脏受不了。

媳妇给我看她买的那几个涨的基金,说是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来选的。

但我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那就是别人一给我介绍经验我就觉得不对劲,好像他们是惦记我手里的钱一样,即便是跟媳妇闲聊也是这样想的。

我觉得她一给我介绍自己的购买经验,就是想让我跟着也考虑买点。

因为我最近经常跟她说我每月会定投几百块钱买基金。

我不自觉的就说了,白搭,你这经验告诉我也白搭,我知道我买没钱买。

我的潜台词其实是,你别跟我说,我不会听你的,也不用让我跟你买,我不信你能带我赚钱。

我买的那些定投基金,一个星期才投个200块钱,定投了有半年了吧,也就才累积了几千块钱。这种基数低的资金,投什么也白搭,年化收益达到200%,翻倍了也没多少钱。

我投基金定投的原因是想养成分散投资的习惯,不把钱都放了银行卡余额里。还想建立一个类似资金积累习惯,以前觉得银行卡里没多少钱,理财也没什么用,就是一直放了卡里,结果每月都是把卡里花光。

现在每月弄上一些自动还贷款,每周自动定投基金,自动订阅扣款,就是让自己卡里的钱主动流动起来。被动的让那卡里的小几千块钱还能存下一点,培养自己收入规划思维越来越好,把以前每天花的钱都给透支到理财里,这样平时需要花钱的时候就就可能因为没有余额而停止消费了。

我的思路是,在可控情况下故意把自己的收入资金链拉的紧一点,这样才能有开源的意识,不至于因为很安定而没有危机感。虽然没多少钱,也要掰开来花。

开始定投基金的时候每月多支出几百块钱都会有流动压力。

开始几个月,每周定时扣款200还经常失败,失败原因是银行卡余额不足。我还在朋友圈发过这个截图,大概意思是,我知道定投挺好的,但我不是缺定投思维和执行的纪律,而是缺每次定投的钱。

媳妇跟我介绍购买基金的经验,我第一反应是不是市场行情太好,谁都可以推荐投资了。还有就是类似保险或者业务员跟我推销保险一样的感觉。

我第一感觉就是抵触,觉得你是惦记我的那仨瓜俩枣呢。

现在反思一下,如果这个人比你有钱,其实媳妇的思维可能不是惦记你的仨瓜俩枣,而是随口介绍了一下经验,你如果本着拒绝的思维听,那可能根本学不到她跟你说的经验。

现在我让自己面对别人输出经验时,一定要检查多听听,哪怕有些内容不认可,也别怕他惦记你的仨瓜俩枣,你也可以反向去思考一下人家说的话有什么可取之处,如果有自己受益的地方就要学习。

如果想突破自己原来的层级,就需要向比你强大的人学习,别怕他占你便宜,自己要逐步向上看齐,踮起脚尖才能越来越好。

克服这种心理反应容易。

但如何才能分辨听的到信息里哪些是经验,哪些信息是想收割你?

其实挺难的,高维打击低维,往往是碾压式的,主要还是看人家是不是想收割你。

如果想突破自己现在的圈层,那就只能尽量避免被收割,但又不能太谨慎了,一致直接一刀切的拒绝任何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内容。只要避免 All in 就可以了,学费交了能长经验,留足再出发的资本就行。

面对新信息,要大胆相信,小心验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