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医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

最近犯过敏性鼻炎,又有干眼症,说是干眼症也能引起眼睛疼。整天在研究自己的症状符合什么特征,百度搜索了一些资料,我觉得干眼症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那为什么最近眼睛还是不舒服,容易疲劳呢?我怀疑是鼻炎引起的眼角膜发炎。

鼻炎不光能引起眼睛发炎,还会引起咽炎、中耳炎。据说鼻窦与眼球、大脑只隔着一层膜,所以很容易因为鼻炎导致眼角膜发炎。

我吃鼻炎康片和头孢克洛分散片来治疗鼻炎和消炎。最近花粉、柳絮、飘的到处是,过敏源一直存在,不吃鼻炎药就会难受复发,平时带着口罩还好一点。晚上不吃药就睡觉的话,下半夜一定会被鼻腔和咽喉的积液叫醒。

光头孢已经吃完几盒了,越吃越多,觉得不能一直依赖消炎药来控制,怕长期吃会产生依赖性,再引起继发性的感染炎症。

所以就想找一种可以替代鼻炎康片和头孢的药物来预防过敏性鼻炎。替代性的药物就是通鼻喷剂来控制和预防鼻炎。而目前气体剂型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国内很少有做吸入喷雾给药的制药厂。

为什么气体剂型药的国产药厂比较少,因为通过吸入给药的气体剂药物生产和药品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国内拥有做这方面研发的设备和技术的药厂、研究所又很少。所以大部分吸入剂类型的药物以进口分装为主,国内自主生产的比较少。

而国内大部分药厂生产还是以仿制药,仿创药为主,又主要以固体剂型药为主。固体剂型就是我们常吃的药片、胶囊这些。而无菌型的液体药物,半固体类型的膏体药物,气体类型吸入剂、喷雾剂这些都是研发门槛和周期比较长的。

目前医学类的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渠道都有那些?一些部分是进入医院当医生,或者去医院其他科室的检验岗位,分析岗位等。另外很大一部分医学院的学生会进入医药企业做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岗位。

那么就会面临到一些就业选择的问题。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都很高,无菌生产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都很高,目前看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都在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部分岗位,然后又新增了一些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

比如能够独立带团队进行药品研发的项目组长,能够在某一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进行新产品研发的攻坚型人才会变得格外抢手。而新药物研发的周期和设备投入都是巨大的,注定不是小厂愿意投入的,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找研发岗位的工作一般还是找个比较有潜力和愿意投入研发经费的药厂研究所,研发部相对比较有增长潜力。

最近济南因为电焊火花事故引起工作人员窒息的药厂就是做无菌注射液制剂的药厂,在这种生产企业工作对药物使用安全需要格外小心。要不然因为超剂量的吸入和摄入都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第一线生产企业不但有被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设备逐步取代的风险,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现在在各个行业都很火爆,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药物有效性进行前期预测,能对后期临床实验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学习的。有些肿瘤类的靶向治疗也有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干预的案例。

所以朝着未来的人机结合方向综合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甘心一直做一个药厂基础的分析员,质检员,化验员的话,那就要从还没毕业开始就准备好所追求的就业方向。比如进医药研发机构做药品研发,还是当医生,还是做销售,还是做生产,还是进医院科室?

目前药物研发的合规和资质申报,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含金量的药物研发能力的认证申请专员也是不错就业方向,能够帮助企业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合规和资质问题的申请申报,也会是极大的竞争力。毕竟药物这种特殊产品的上市和生产,临床应用不是一个企业说了就算的,政策和合规要求都是极其高标准的。能有这方面的相关工作经验和资源的人才一定是极其抢手的。

这些关于医学院学生的就业方向我是怎么知道的?

最近,听了一场医药公司的校园宣讲,本来我是打酱油去的,看到有宣讲的公告,进教室看看她们是怎么宣讲的。

结果到点了,没几个人参加,汇总了一下只有6个来听宣讲的,我是其中一个。因为人少,所以讲的比较多的是如何选择职业和自己公司的优势。我了解了一下。顺便记录一下,关于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如何找工作也就有了多一点认识。

据我观察,现在学生找工作第一考虑的要素还是地理位置,第二考虑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毕竟在学校生活的经济基础不高,希望踏入社会以后企业能先解决基本的食宿问题。我觉得这些都不如直接谈一个比较高的起薪和有助于自己发展的前景比较重要。

至于面包和牛奶,一般都会逐渐跟着自己能力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