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着急的电话

0

周末,我要到办公室值班。

中午休息,去学校教室坐一会,结果刚坐下就有个人加微信,名字叫宜宾,看资料是四川宜宾的。

宜宾加了好友以后着急忙活的跟我聊起来。

宜宾问,农民这个公众号都提供什么服务?

我之前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农民,这是第一个主动通过公众号渠道了解并加我的人。我也比较激动。我一看,这是想要做推广还是合作的?也不清楚他要做什么。

我问,你有什么需求?

宜宾说,我想要在农民这个公众号上推广一下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我觉得你这个公众号名字起的很好,简单直接,人人都能知道。现在关注粉丝是什么群体?关注的人多吗?

我问,你想推广什么产品?这个号粉丝不多,才几百人关注,在农民这个公众号推广意义不大。我这个号只是做技术测试用的,只不过是搜索排名靠前一点而已。

宜宾说,你电话多少,我直接电话跟你说吧。

我把之前做好的个人简介发给他,接着宜宾电话打过来了。听起来也很激动,觉得联系到我很高兴。再一次表示这个公众号名字起得好,就跟火山小视频一样,名字起的通俗易懂,还含义明确。

宜宾问这个号能不能跟他合作,做一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比如做个商城,做些小视频这种推广一下。先把账号做大,然后销售农业特产。

我说,当然可以,只要是产品没问题,那么就可以一起合作,我可以提供技术咨询。

另外我跟他强调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不能做外链,不能认证,不能做支付这些限制。

其实呢,我更想跟他了解一下他想具体想做的特产品类。一个是我觉得他想做农产品这个方向没问题,但是需要有具体的产品。

宜宾是想做大而全,类似于特色农产品超市。这也是为什么他想直接用农民这个名字的原因。就是想打造一个农民的网红属性,但又不想限定具体的细分领域。

我的观点是一上来就做这么大一个品类,不但做不专而且也做不出专业形象。

我就想着给宜宾科普,应该聚焦到一个自己专注的小领域去打造网红IP,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农民这个能做起来。最少要在农民这个词前面加一些特定词,比如宜宾的江安李子农民,宜宾的五粮液酒产地的农民。打造这种特色的,专业领域的农民。

前段时间有个酒产酒卖酒的广告在各个信息流平台就推的比较火的。广告词都是,“我对天发誓,我们只卖纯粮好酒酒”、“我们发誓,比1500元的某台还好喝”、“我是XX、父亲酿酒我卖酒”、“我为父亲的好酒代言”。

另外我专门了解了一下宜宾这个地方,发现真的如宜宾所说,因为本地特色太多了,所以想什么都做一做,宜宾的五粮液、茶叶、南溪豆腐干、江安李子,宜宾各种特色农产品都有。

那我就建议宜宾试一下做宜宾农民这个网红IP。虽然我之前的做特产农产品的项目没成功过,但我感觉还是以一个分类或者地域作为突破口为好。

跟宜宾电话里说了半小时,开始还是相互说了一下观点,后来变成我一直在跟他说怎么从选择一个分类开始做项目,然后如何打造IP来卖货了。打造IP固然容易卖货,但IP打造需要时间,不是一下子就能见效的。而即便打造出代言食品类产品IP的风险也很高,如果出现一次产品质量问题,就有可能把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网红人设给败掉。

宜宾说是在坐汽车,要过隧道,手机信号时好时坏,中途换了号码给我打电话,我手机自动识别出是一个宜宾原生态的一个全牛府的电话。

我问宜宾现在做什么事情,他说就是在准备做电子商务相关的,已经注册电商公司,本地也已经在做线下的特产店铺了。

我跟他说了一下,农民这个名称在各个平台都无法通过名称认证的,主要是这个词具有通用性,不管是商标注册还是公众号起名字都没法进行独占使用。所以需要换个名字进行企业认证和注册。

宜宾说企业这些资质没问题,我们先尝试一下注册个账号,然后咱们尝试一下,先把农民这个名字注册试试。如果不行,再考虑继续换名字。另外让我给他发一下公众号起名的注意事项。

挂了电话我把资料,公众平台的起名答疑给他发了。然后又说了一下如何注册。我怀疑他可能只是不太清楚如何注册账号,所以才想着找个现成的账号合作。

跟他说一下如何注册,如何申请,也许他自己就能做了,毕竟创业者都应该是善于学习的,并能快速利用好工具做业务。

自己做事和打工的思维是不太一样的,我能时常会接触同事和创业者。以前我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提供咨询,我大部分都是给他们解决思路,然后让问问题的人自己去做具体的工作。

一般遇到创业者的时候,很多事情只需要简单交代一下流程和方法就可以了。但遇到同事的时候 ,这种方式好像不太管用,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实施。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好像是创业者一般动手能力都很强,很多事会在得到方法后就去实施。而同事们大部分人问问题,并不是想找解题思路,而是想找到一个人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最好直接得到结果。

有经验以后,现在面对不同的人提问我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需要解题步骤的给思路。需要直接帮忙解决问题和答案的就直接给答案。

但最近我又遇到另外一种情况,现在跟一些在行业做的很专业的团队同事交流,发现他们团队的执行力特别强,一般需要咨询什么问题,只需要给出简单的思路,就可以迅速的进行执行,而且很多细节并不需要交代,一般团队都会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好像以前遇到的创业者一样。

我发现与这种团队打交道真的很省心,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做落地实施,只需要专心满足业务诉求和提供解决方案就行。而且很多团队的业务诉求都是超出我的认识的,是真正能做到客户和服务商共同成长的那种合作。不仅仅是重新再跟着客户成长一遍。

以前的时候,我很多业务都是服务的小白客户,这样的业务做起来很让人心累,有时候很多事情需要重复的给客户科普。并且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客户也听不进去,在他们的认知上这些不是什么有价值的,更多的是想当然,你给提供合适的方案,他觉得你是想少干活。

很多时候只有陪着客户再踩一遍我们已经走过的坑才行,但这样得到的印象就是我们的服务不够专业,客户会忘掉自己当初的执着和坚持。

这样其实是对合作信任度相互损害的过程,服务商不能输出优势,而是踩坑一遍一遍的走。这也是很多外包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降低服务的前瞻性和先进经验,结果因为项目踩坑太多,而背上自己不够专业的标签。

我总结了一下以前的工作模式,就是要降低自己的标准,陪着客户再成长一遍,曾经自己交过的学费让客户再交一遍。这让我很纠结,找专业人士服务,难道不是想着能省下一点学费吗?

以前我们招了一个设计的小姑娘,新浪微博来的,来到我们部门以后,一直适应不了我们这种以客户和领导为导向的工作方式,提出的想法被否的毫无是处。有次她跟我谈心,她说自己太委屈,这些客户和领导根本不用效果说话,只是一位追求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也理解不了这种审美,至少落后行业3-5年。他们把这种落后的审美设计叫做行活,她不想做这种行活给客户,所以提供的作品总是得不到认可。

她自己也不想降低要求迎合客户,所以纠结,找我倾诉。觉得自己都快坚持不了,她说再给自己半个月,如果再融入不进去就要离职。

我跟她说了我的看法,要么接受降低自己的标准,陪着客户慢慢成长,再陪客户成长一次。要么就早离开这个岗位,去找更好的地方,可以发挥自己真正热情和能力的地方。

后来姑娘选择了离开,然后去了更大的公司,入职前还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在背景调查的时候记得美言几句。

选择没有对错,但选择认可自己能力并能发挥自己的平台,才是一个人职业的好起点。

你猜猜,宜宾还会再联系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