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豆包app和百度AI Agent 创建了几个智能体,只需要给他起一个名字和一段简单介绍就可以创建一个智能体,这类似与插件,可以在L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自定义工作流和设定初始用户角色。
目前在大厂都在搞大模型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应用应该就是调用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做自己的应用。
现在谁能基于这些智能体做出一个有效的应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索,AI agent 的功能让我们创建一个智能体变得简单了许多,以前如果有一个无所不知的后端大脑就是最大的难题,现在后端大脑有了,剩下的就是拼应用和创意了。
你能怎样利用和发挥LLM大模型的能力,能如何优化大模型的组织和使用,提供更好的应用,就像是一个AI养成技术,通过简单的参数配置来完成整个AI能力的生成,也许这也是一个AIGC应用的未来场景,我们还是基于通用智能来开发细分场景的应用。
这就是百度往AI智能体导流中,如果你想占据你的产品类别关键词还是可以考虑抓紧布局AI Agent 的,相同的如果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这样的关键词搜索的流量入口布局一样,我们还是要尽快在互联网布局AI相关的产品流量布局的。
豆包的智能体也可能会成为抖音头条系的产品入口级应用。